穿梭在城市街道的外卖骑手,每分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们的工作强度远超常人想象,背后是一套精密却无情的算法系统在驱动。
2025年的外卖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挑战。新蓝领人群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767万,同比增加了30.5%。其中外卖员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403.5万,同比增长74.8%。
在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是无数骑手日夜不停地奔波。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12小时,每周工作6-7天,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都在路上。高强度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还有身体损耗和安全风险。

外卖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外卖领域主流APP中,美团众包、京东秒送骑士、蜂鸟众包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965.3万、612.5万、604.5万,同比分别增长了75.5%、396.8%、158.2%。
这些数字背后是惊人的劳动强度。全职骑手月收入主要集中在6000元到9000元区间,占比近半。约有17.82%的全职骑手月工资超过9000元,显著高于制造业、餐饮业等原从业收入。
但高收入背后是超长的工作时间。多数高收入骑手每天工作10-12小时,每周工作6-7天,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需要不断接单、送单,才能在算法系统中获得更多派单机会。
2025年一个显著变化是骑手数量暴增。有平台的骑手数量一度暴增至去年的3.5倍,导致出现了“骑手多订单少”的现象,午高峰无单可抢变得普遍。
对外卖骑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词有着具象化的含义。平台算法会根据历史数据不断压缩配送时间,要求骑手以最快速度完成订单。
骑手关注较多的两大问题分别是“派单是否顺路”和“单量是否稳定”。他们关注“顺路派单”胜过“工作强度”,更希望用最短路径规划换取最大收益。
这种时间压力导致了许多风险行为。有的骑手为了按时送达,不得不闯红灯、逆行、超速行驶。这些行为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平台数据显示,外卖员人均使用工作端APP个数达到1.68个,同比增长25.3%。这意味着许多骑手同时为多个平台工作,以最大化收入机会,但也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强度。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给骑手带来了严重的身体损耗。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胃病和睡眠不足。
由于饮食不规律,很多骑手患有慢性胃病。他们常常在送餐高峰期间无法按时吃饭,等到空闲时又往往暴饮暴食,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
睡眠不足是另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赶早高峰和午间高峰,许多骑手清晨五六点就开始工作,直到深夜才结束。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风险。
2025年,各家外卖平台开始探索新的机制,如骑手“防疲劳”机制,试图通过正向激励而非惩罚来减少订单超时等问题给骑手带来的压力。
算法系统是影响骑手工作强度的核心因素。平台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来派单、定价和考核,这套系统既高效又无情。
过去,超时罚款如“紧箍咒”,迫使骑手冒险飞驰,既增加自身安全风险,又扰乱城市秩序。好在有平台已在2025年底前宣布全面取消骑手超时罚款,改为更加人性化的扣分制度。
2024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提出了算法导向正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主可控、责任落实等一系列重要原则,推动相关算法规则的优化。
这些改变体现了行业正从“效率至上”管控向“权益优先”共治迈进。平台开始意识到,骑手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
交通安全是外卖骑手日常工作中最大的风险之一。为了赶时间,骑手往往不得不冒险行驶,增加了事故概率。
除了交通事故,骑手还面临其他安全风险。2025年9月,广州一名外卖骑手在等餐时遭遇高空抛物,被水袋砸中全身湿透。这种突发意外事件虽然不常见,但也反映了骑手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
与顾客的冲突是另一个风险点。2025年9月,福州一名女子因为外卖送错地址而与骑手发生争执,最终演变成踢坏店门的暴力事件。虽然这次冲突直接发生在顾客和店主之间,但也反映了外卖行业面临的沟通和服务压力。
不同外卖平台的工作强度存在明显差异。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外卖领域主流APP中,美团众包、京东秒送骑士、蜂鸟众包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965.3万、612.5万、604.5万。
从增速来看,京东秒送骑士同比增长396.8%,蜂鸟众包增长158.2%,美团众包增长75.5%。这种增长差异反映了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意味着骑手有更多选择空间。
外卖员人均使用工作端APP个数达到1.68个,同比增长25.3%。许多骑手同时注册多个平台,根据各平台的订单量、补贴政策和配送费水平灵活选择,以最大化收入。
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大多数骑手被归类为“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传统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好在情况正在改善。有平台通过“安全分”减少骑手闯红灯行为、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提升交付效率、用AI简化申诉流程等举措,多维度优化骑手工作体验。
平台也开始探索新的机制,如判罚考核柔性化等,试图通过正向激励而非惩罚来减少订单超时等问题给骑手带来的压力。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骑手的福利水平和就业质量。
但仍有挑战存在。如何为骑手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如何确保他们的休息权利,如何平衡效率和人性化,都是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随着就业市场持续变化,外卖行业的工作强度也将继续演变。平台经济的规范化和监管加强,可能会带来更合理的工作强度和更好的权益保障。
骑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加剧竞争,给收入水平带来下行压力。有报告显示,外卖行业已出现“骑手多订单少”现象,这可能导致骑手需要工作更长时间来维持相同收入。
中长期来看,随着消费习惯的固化和即时配送需求的多样化,外卖市场仍有增长空间。差异化服务和专业化配送可能成为高收入骑手的新突破口。
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平台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充分考虑骑手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夜幕降临,外卖骑手小李看着手机上的日收入统计:今天工作了11个小时,完成了32单,总收入286元。扣除充电费、餐费和车辆损耗,净收入约200元。
这样的工作强度,在这个大城市里不算低,但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小李来说,这是无奈却必要的选择。“先干着吧,等攒点钱学个技术。”他这样规划着未来。
外卖员的工作强度故事,折射出零工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份收入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和付出。
版权声明:本文由源源鸟思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